成长历程

信息来源:暂无 发布日期: 2017年06月18日 浏览次数:

  福州大学FED研究进程


   1978年,高怀蓉教授在福州大学开创了真空电子学的研究,在光电发射与热电发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提出了氧化物阴极的弱核势力模型。1989年,郭太良老师在研究热阴极、光电阴极和微光夜视器件的基础上,投入了新兴的真空微电子学的研究,开始研究场致电子发射材料和发射机理,研制场致发射显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
   已建设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3个实验平台, 3000m2研发实验室(含1000 m2千级净化实验室)。已形成一支由国家863专家、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际项目管理专家领衔的光电信息创新团队,研究人员共18人。近年来承担863重大专项、国家基金、省部级重点重大专项、企业项目共30多项,发表论文100多篇,申报发明专利29件。
   研制成功4、20、25、34英寸单色和彩色FED显示器,以及5、10、20和34英寸FED背光源,开辟了一条低成本、大尺寸FED显示器和背光源的全新技术途径。开展太阳能收集、转化、输运和存储等新能源器件材料及结构研究,研制出新型半导体量子点功能化复合太阳能电池器件和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研究基于有机/无机纳米复合体系的电子存储器件及其理论模型。

1989:场致发射冷阴极

1992:Spindt阴极

1993:Si冷阴极

1994:GaAs冷阴极

1995: 印刷型FED(LWF-PFED)

1997:FED显示器

1998:20英寸单色动画图形

1999:动画图形(50Hz)

2000:简单图像

2003:单*图象

2005:25英寸QVGA彩色FED

2007:25英寸VGA彩色FED

2008:34英寸XGA彩色FED

2009: 34英寸FED背光源